• 首页
  • leyu乐鱼官网下载地址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

    你的位置:leyu乐鱼官网下载地址 > 新闻动态 > 于右任称赞毛主席的《沁园春·雪》,毛主席说:比不上您写的那首

    于右任称赞毛主席的《沁园春·雪》,毛主席说:比不上您写的那首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3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    重庆谈判时,毛主席的一首《沁园春·雪》轰动山城,很多文人墨客都在谈论这首诗。

    有一次,毛主席见到了国民党元老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,于右任也对这首词赞不绝口,说,尤其是最后一句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,有气吞千古之慨。

    毛主席谦虚地说,这句可比不上右老的“大王问我,几时收复山河”。

    说完,两人哈哈大笑。

    毛主席说的这句“大王问我,几时收复山河”,出自于右任写的《越调·天净沙》。

    1941年的一天,于右任祭拜成吉思汗陵,有感于日寇侵华,山河破碎,就写下了这首《越调·天净沙》:

    兴隆山畔高歌,

    曾瞻无敌金戈。

    遗诏焚香读过,

    展开剩余81%

    大王问我,

    几时收复山河?

    这首散曲沉郁苍凉,借古喻今,让人读后心潮澎湃,在民间流传广泛,连毛主席也非常喜欢,就在这次见到于右任时,盛赞最后一句比自己写得更好。

    于右任虽然是国民党元老,但他一直秉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,对共产党人非常友好,还曾受李大钊之托,亲自去苏联考察过,写了一首《红场歌》,被李大钊发表在《新青年》杂志上,是这样写的:

    “一片红场红又红,照耀世界日方中。列宁同志何曾死?犹呼口号促进攻。”

    1938年1月,我党的机关报《新华日报》创刊,本来想请毛主席题写报头,但周恩来认为,当时刚刚开始国共合作抗日,请一位国民党的人来题写报头,对全国抗战大局更有利,因此,就把目光投向了于右任。

    于右任的书法造诣非常高,与谭延闿、胡汉民、吴稚晖并称“民国四大书法家”,尤以草书名扬天下,被称为“当代草圣”,而且,于右任既在国民党有着很高的声望,对共产党也非常友好,因此,请他来写报头,是再合适不过的。

    于右任也欣然应允,写下了“新华日报”四个大字,成为国共合作的一段佳话。

    直到1949年,国民党败局已定,新中国即将成立,大家就请毛主席重新题写报头,毛主席先后写了三次,才勉强满意了。

    就在1949年,国共和谈破裂,双方都在争取社会各界名流,周恩来还特地派人去南京,劝于右任留下来。

    可惜,派去的人晚了一步,于右任已经被蒋介石挟持去了台湾。

    据说,直到去台湾的前一天晚上,于右任还在对夫人说,不要怕,毛公和周公会保护我们的。

    可惜,像于右任这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人物,蒋介石是不会让他留在大陆的,就威逼利诱,把他抢去了台湾。

    到台湾后,于右任一直不忘故土,尤其思念亲人,1961年,是于右任留在大陆的结发妻子高仲林80岁大寿,于右任遥望故乡,对朋友伤感地说:

    “今年我老伴80寿辰,可惜我回不去,很为伤感!”

    于右任在伤感之余,还写了一首《忆内子高仲林》:

    “梦绕关西旧战场,迂回大队过咸阳。白头夫妇白头泪,亲见阿婆作艳装。”

    这件事,很快就被周总理知道了,就特地派于右任的女婿屈武去给岳母祝寿,并拍了几张照片,托人寄给了于右任。于右任看后,感动得热泪横流,说:“周公真是好人啊!”

    1962年1月24日,于右任写下了一首更加著名的《望大陆》:

  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故乡;

    故乡不可见兮,永不能忘。

   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,望我大陆;

    大陆不可见兮,只有痛哭。

    天苍苍,野茫茫,山之上,国有殇!

    两年后,1964年11月10日,于右任与世长辞,享年85岁。

    于右任临终前,他的好友杨亮功去看望他,问他有什么遗言,当时的于右任已经说不出话了,连字也写不了,就伸出了一根手指,然后又伸出了三根手指。

    杨亮功猜了好几个答案,于右任都摇头,杨亮功也无可奈何,只好遗憾地离开了。

    后来,《中央日报》副总编陆铿分析说,于右任伸出一根手指,可能是指祖国统一,三根手指,是指他的故乡陕西三原县,意思就是说,等以后祖国统一了,要把他送回故乡三原县安葬。

    于右任的很多好友都认为,这个解释应该是对的,也最符合于右任的生前愿望。

    可惜,直到现在,于老先生的这个遗愿还是没能实现,但我们相信,那一天不会太远了!

    (参考资料:《于右任传》《人民政协报》《团结报》《红广角》)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

    上一篇:没有了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